查看原文
其他

这10条刷爆朋友圈的教育“鸡汤”都有毒,真相是......

2018-03-18 杜蕾 乐山教育

每年“3·15”这天,大家都等着央视爸爸揭露很多商品在华丽广告后的真实面目。


其实,在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很多被家长奉为圭臬的教育观念也经不起推敲。


小编整理了朋友圈流传甚广的十大教育观点,快数数自己“中招”了几个?

1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心灵毒药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是不少教育机构最蛊惑人心的口号,引发了众多家长的焦虑和恐慌。香港TVB电视台一部《没有起跑线?》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娃娃从子宫里就开始竞争的香港。“当我儿子还坐在地上玩的时候,同样6个月大的小孩已经开始上各种班了”,片中一位妈妈阿玲的大儿子上幼儿园面试落选,这让阿玲深受刺激。为了不让二胎输在起跑线,她开始不断对肚中宝宝唱英文字母歌,认为这能比别人早学会从A唱到Z。对于大部分内地家长来说,虽然还不至于到“赢在子宫里”,但起跑线也早早从“小升初”提前到幼儿园了。


教育真相

人生是长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认为,答案非常明确:没有一个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起跑线上的争分夺秒,只对短跑才重要。许多儿童过早透支了体力、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少孩子累倒、病倒在起跑线上。有些“牛孩”似乎一时辉煌,但能否到达终点,还要画一个问号。“上一所名校,小学、初中取得一个名次,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成就,关键是看能否笑到最后。”

2

寒门难出贵子


心灵毒药

寒门难出贵子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你像我这种中产阶层的孩子,衣食无忧的,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学子或者农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这段对话引发热议。但真如他所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吗?


教育真相

努力就可以逆袭

诚然,因家庭出身产生的差距确实存在,但并非不可“弥补”。2017年河南省文科状元吴铮父母在家务农,哥哥在外打工,出身“寒门”的他认为,父母的学历和背景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学习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主动性还是最重要的,成为“贵子”最大的困难仍是能否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些寒门青年借助网络同样实现了自身价值,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贵子”。

3

越贵的教育越好


心灵毒药

越贵的教育越好

上万元的绘画班、英语兴趣班,咬咬牙就给孩子报名了。培训机构顾问笑盈盈地告知你:“放心吧,你会发现你的钱花的值!”在教育上可不能图便宜,选贵的总比便宜的靠谱,是不少家长的心理。


教育真相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那些学费低于市场平均标准的机构要慎重选择,但学费超高的培训学校也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也许钱都花在装修和能说会道的课程顾问上了,家长要做专业性的判断。在报名前,家长和学生可以对课程做一个充分了解,最好先和授课老师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

技多不压身,兴趣越多越好


心灵毒药

兴趣越多越好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特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弹琴、书法、跳舞、画画、武术,学了这个学那个,反正技多不压身。还是那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小朋友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得不得了,家长认为钢琴和小提琴都成了大街货,会让孩子去学些不那么常见的乐器,还有不少幼儿园孩子甚至开始学编程。


教育真相

坚持做一件事才重要

这些真的是培养兴趣吗?其实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才艺多,获奖多,孩子简历才好看,更能提高竞争力;二是看到别人给孩子报,自己也跟风,盲目培养孩子兴趣。培养兴趣不是不可,但不能不顾孩子实际盲目培养。家长更应该在孩子喜欢又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家庭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培养孩子的兴趣。除了兴趣,更应教会孩子的是对事情的坚持,教会他们一件事,既然选择了,就要尽全力去做好。

5

穷养儿子富养女


心灵毒药

穷养儿子富养女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在中国家长中一直盛传的教育流行说法,指男孩要“穷”养:吃苦受罪,历尽沧桑,日后方能有所作为有担当;女孩要“富”养:生活精致、无忧无虑,优越的生活就像一针强劲的免疫针,使她以后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


教育真相

男孩女孩要一样,精神富足最重要

近年来,不少人歪曲了这句话的意思,以花钱多少来解读“穷养”“富养”。实际上,“富养”并不意味着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或是骄纵孩子,更多的应是精神层面的“富”,比如教育孩子有爱心,扩展孩子的格式,丰厚孩子的视界。“穷养”也并非不给孩子提供应有的物质生活,而是更注重对男孩子在逆境中的锻炼。最后,“穷养”也好,“富养”也罢,也不应该有性别之差,男孩、女孩都应该得到精神的富足和逆境的锻炼。

6

棍棒底下出孝子


心灵毒药   棍棒底下出孝子

如果孩子小时候不接受严厉教育,上学后就不会努力学习,不能应付学习中必然出现的困难与挫折。不少家长认为,“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等等,都是出于爱而惩罚孩子,因为他们坚信这是教育爱子的好方法,让孩子“长记性”,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教育真相

《反家暴法》请了解一下

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严厉惩罚可能对儿童的自我价值观产生永久性的影响。不错,惩罚也许会产生立即的效果,但是孩子的未来及其与父母的关系会因此受到严重破坏,也不可能培养孩子耐挫折能力。家长应该使用能够维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不会使他们受辱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承受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验生活等等。

7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心灵毒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妈妈的言传身教还有环境因素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自我做起,给孩子最强大的助力。


教育真相

妈妈和老师都不可或缺

随着这句话被广泛提及,妈妈的身份被过分夸大,这其实是混淆了这两种身份的根本差别。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些优秀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有些好妈妈,也当不了好老师。古人讲究“易子而教”,就是要避开这种身份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上,好妈妈只是老师的补充,主角一定还是老师。

8

孩子开心就好


心灵毒药

孩子开心就好

不少家长喜欢说,“孩子只要开心快乐就好,别的无所谓!”近年来,快乐教育一直被推崇。如今孩子课业负担重,压力也大,家长们也在寻找各种方法排解。快乐教育就像一阵清风,认为其等同于从小放纵孩子的天性,等同于孩子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是只谈快乐和鼓励,对孩子的错失不予干涉。


教育真相

放纵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姜朝晖认为,现在许多家长机械、片面地理解了快乐教育,以为只是鼓励,让孩子获得所谓的快乐,就能让孩子得到好的成长,这是一种误解。西方在推崇快乐教育的同时,并非不要规矩和规则意识,并非不尊重教育规律。所以,真正的快乐教育可不等同于自由玩乐,而是引导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内在积极性,努力减少学习中不必要的负面体验。

9

读名校才能考上好大学


心灵毒药

读名校才能考上好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读名校,就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成绩考上好大学,是人们多年来的惯性思维。名校能给学生提供好的环境,某某中学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能考上一本,这样的数据确实能随时撩拨家长的心弦。


教育真相

环境只是外在因素

学生未来的确定性在学生本身而不在学校。家长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只关心环境,不关心学习。把孩子送进一个好环境就以为万事大吉是很天真的想法。学生的未来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家长要做的始终是关注学习,而不是关注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比环境更加重要。

10

成绩好=有出息,成绩差=没出息


心灵毒药

成绩好=有出息,成绩差=没出息

“不好好念书,以后大学都考不上,能有什么出息!”这句话是不是特别耳熟?现在几乎90%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都有这样的认识:只要学习好,等于全部好。


教育真相

孩子需要全面发展

抱着这样以偏概全的错误教育理念,家长在引导、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孩子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放松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独立精神、办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教育的结果,容易会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也使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一般,但综合素质高的孩子被打入另类,更使得我们可爱的孩子,陷于无边无际的学习海洋中痛苦挣扎。


看完,是不是觉得“中毒”已深?

没关系,现在跳出来还来得及!

你觉得还有哪些教育观点需要纠偏,

欢迎给我们留言,我们评论区见!


  来源:教育导报1988





有你想看的精彩

游戏,正在毁掉中国的下一代!

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

不要站在幸福里找幸福!

有这样的妈妈,何止富三代!

真正幸福的人,从不张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